綠意清風,刮入了古巷的最深處。隨風直入,能瞧見那家家戶戶的青磚碧瓦,能瞧見那墻上檐下的廉味文化,能瞧見那三五街坊的點滴生活。 在岑溪市筋竹鎮筋竹社區,古色古香的街巷兩旁是以百家廉訓和孝廉文化為主題的宣傳板塊,漫步其中,如同一幅幅“清廉”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。 近年來,該社區積極挖掘“廉”文化資源,建立起“廉潔鄉村、家風家訓、紅色教育”三大廉潔文化宣傳教育陣地,大力打造慶南街、廉潔文化長廊等多個清廉文化景點,通過不斷擦亮“廉”文化品牌,以“廉”風帶動鄉風,以“廉”氣帶動人氣,使“清廉元素”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二者有機銜接的粘合劑。 百家姓氏傳“廉”訓 
常言道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”,在慶南街的百家巷中卻能一改“舊貌”,讓“家家有本好念的經”。 乾隆年間,譚倬謨出生在筋竹街,他一生清廉為官,曾數次將加薪機會讓給更困難的同事吏員。譚父逝,譚倬謨告假守孝三年。按清代規定清官守孝不發俸薪,又遇岑溪災荒,譚倬謨日子過得十分清貧困苦。三弟宏謨苦笑地對倬謨說道:“二弟,你這京官可白當了?!弊T倬謨卻笑道:“這不是兩袖清風仕途路嘛?!?/p> 這個清廉故事口口相傳,于坊間代代流傳。慶南街的百姓們都以譚倬謨為榜樣,紛紛在各家形成一套屬于自己姓氏族譜的家訓、祖訓,以此將清風正氣傳家以遺子孫后代。 
“廉者足而不憂,貪者逆理而動。傳家萬事不如忍,貪者憂而不足;一要孝,二要悌,三要忠,四要信,五要禮,六要義,七要廉,八要知恥……” 
這些百家姓氏傳承發展的歷史,刻在了古街層層青磚墻上,也刻進了古街代代村民心里。他們把“廉”訓作為人人家中“好念的經”,變成了“廉以治家”的法寶。 春風拂面走“廉”路 
道路蜿蜒而前,足音輕叩石板路,蕩起陣陣輕微回音。漫步在廉潔文化長廊里,身旁點綴著一幅幅廉政故事、警言警句,讓人駐足流連,自然而然地感受著道路兩側孝廉文化所散發出的精神力量。 “勤政廉潔兩袖清,美德良操百世銘”,這副紅彤彤的對聯掛在廉潔文化長廊里的民居旁,和周圍的場景自然融合。蒼穹的筆勁是出自筋竹社區黨員甘永明之手,是他在不久前社區開展的“寫廉聯敘清風”活動中寫下的對聯。 “寫下這副對聯的本意,就是讓廉政文化深入人心。這不僅美化環境,風氣也變得越來越好!”談起這副對聯寫作時的想法,甘永明如此說道。 
把廉政文化融入居民點點滴滴日?;顒又?,是筋竹社區提升清廉鄉風,造就清廉村貌的有力做法。筋竹社區通過深入挖掘民俗文化、鄉土文化和紅色文化中的清廉基因,以廉政建設為主題,通過展示廉政故事、廉政格言警句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讓一面面墻壁變成既美觀又會“說話”的廉政文化墻、文化長廊,讓鄉村“廉花”似錦,讓本地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“靜以養身、儉以養德”的廉潔文化熏陶,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廉政教育、弘揚廉政清風。 言傳身教上“廉”課 
居民李生注意到近來家中發生的一個新變化:兒子回家之后,常常跟他母親念叨“母貪錢財,母居自傲”。 “一開始我還不懂這是什么意思,后來問了兒子,他說是墻上寫的,經過了解才知道是‘毋貪錢財,毋居自傲’,借這個機會,我仔細跟他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?!?/p> “很有作用,以前提起‘廉潔’,都感覺比較抽象,現在我們出了家門,這些歷史典故、清廉文化和家風家訓就在我們身邊,大人愿意看,孩子也喜歡聽,耳濡目染間大家都對這些文化有了了解?!?/p> 
社區廉潔氛圍日益濃厚,除了在道路兩旁的清廉展板,筋竹社區還將廉潔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。以廉潔工作站作為中心點,將“廉”課向村口田邊等輻射,坐在大樹底下,干部與群眾“打成一片”零距離溝通,形成村居干部清正廉潔、村級風氣清朗向上的濃厚氛圍,構建護航鄉村振興的“廉潔港”。(梁椿林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