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劉湛梅
????小區的陳伯前幾年已是“70后”了。由于這兩年他每天兩次送孫子上學,又兩次接孫子放學回家,小區的人們都叫他“老書童”,他也樂意接受這個雅稱。每當熟人和他碰面,叫一聲:“老書童回來啦?!”他總是樂呵呵地點頭,嘴里不停地說:“是呀!是呀!”
????去年冬天的一個早上,天寒地凍,人們呼出的氣流成了一團霧。一幫人正在小區的花園里晨運,大家有的跑,有的跳,有的打太極或打羽毛球,談談笑笑,熱鬧非常。這時只見陳伯頭戴棉帽,手套手襪,身著棉襖,腳穿棉鞋,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大書包,拉著八九歲的孫子,又送他上學去了?!袄蠒?,又送孫子上學啦?”有人向陳伯打招呼?!袄蠒?,又執行任務啦?”有人拿陳伯開心?!罢?,正是!”陳伯一邊開心笑,一邊爽朗地回答?!瓣惒伎彀耸?。怎么孫子才八九歲呢?”有人像是自問,又像是不解,又好似是向別人打聽陳伯的經歷。
????“唉!”一個也近八十歲與陳伯同廠的李師傅給大家解這個謎。
????原來陳伯是上海人,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大學畢業,為了支援廣西的工業建設來到了梧州,成了一個千人大廠的工程師。由于陳伯是有“料”的大學生,所以很得廠里廠外的人們的尊敬,也得當時的姑娘們的崇拜與敬慕。一個本市的靚妹曾向他示愛,并兩次相約帶他去見未來的丈人丈娘,可惜兩次都因陳伯碰上突然而特殊的任務而失約了,因而惹來了姑娘和家人的怨氣,從此以“拜拜”為結局。后來又有一個同廠的姑娘約陳伯,陳伯為了壯膽而約了一個同科室的小伙子同往。這個小伙子不但帥,還很會講話,更從父輩中學得一手好廚藝,到了姑娘家,他親自動手,把陳伯買去的豬、雞、魚,蝦烹得色鮮味美,姑娘的家人吃過后大加贊賞。當姑娘把自己心愛的人告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時,大家都把這個“寡言少語,話聽不懂,拙手貧腳”的上海仔嗤之以鼻,結果“有心栽花花不發,無意插柳柳成蔭”,陳伯出了錢卻不成事,小伙子出手而“手到妻來”,陳伯的愛情又一次吹了泡。一直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地,一批批農村姑娘進了城,陳伯才和一個純樸而勤勞的姑娘成了婚。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有了孩子,又到了2008年,已是一把年紀的陳伯才有了這個孫子,所以陳伯十分痛愛這個孫子,每天親自接送孫子放學上學!
????一天,輪到陳伯的孫子掃地,所以傍晚六時半了才回到小區。一個老哥碰上他們,說:“老書童,辛苦了!”陳伯仍是樂呵呵地回答說:“愛子之心人人有,護孫成才長者樂之”。
????暑去寒來,陳伯就這樣不管驕陽當空,不論刮風下雨,都不辭勞苦天天給孫子作服務周到的“老書童”,令小區的人們敬佩不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