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梁國強
????如今人們的交流方式,較前些年的短信比起來,更快捷、方便、且省錢又省力的,它就是微信了。
????說起來,微信可謂是神通廣大,它一是不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,按一按手指,把所需的言語,包括問候、信息傳遞、相互之間的交流、聊天,瞬間發送、收悉,就算你在天涯海角、太平洋一隅,都會隨時收到、看到;二是通過微信設置的功能,可以加入或邀請誰誰加入朋友圈,從不相識到熟絡,也是快捷便當的事;三是不花錢或用很少的流量費用,便可達到交流的目的;四是只要有興趣的人,不論是青少年或是六七十歲的老翁,都能熟練地掌握微信的使用方法,因此,微信便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內容和交流方式。
????微信,在節日中也成為炙手可熱的交流手段。春節,更體現出它的特點和優勢。親朋好友之間的新年祝福,以微信的方式占了絕大多數。它可不像短信拜年那樣的單一文字上的表達,讓人看來似乎少了一些感情色彩。微信拜年和祝福包括祝詞、祝福、祝愿,也有圖片、影像、動漫、視頻以及鮮花,愉快、嗔怪、握手、贊嘆等等的形象符號,每每收到那么一條祝福的微信,都讓人在熱熱鬧鬧的年味中體現到至愛親朋暖暖的問候。
????大家在朋友圈相互間轉發一些有趣的信息和網絡新聞,我感到,在這些碎片式的閱讀中,有時也能學到一些知識。這些知識,若翻書查尋,可能費時費神,但在微信里一點就能看到,這可是微信的優勢。
????對于現代人來說,理想是一種實在的生活愿望。過年過節的微信,我們就看到很多的喜慶、吉祥、平安、團圓、發財、興隆、健康、長壽、加官、進祿等等的祝福吉語,讓我們在讀微信的閑暇里,幸福地感到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已經走進平常百姓的生活。
????微信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,并被樂此不疲的寵著愛著,或許源于我們對生活的熱愛。我們的傳統歷來把物質和精神的生活融為一體,用生活追求愿望,用愿望點亮生活。微信的便捷和靈動,在人們的各項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和無限迷人。不分男女老幼,不論身份高低,大家是一致認同,成為人們交往、交流的親和力和凝聚力的平臺。
????然而,我們應當承認,微信在帶給我們驚喜和樂趣的同時,也帶來一種不良好的生活習慣。一方面陶醉在微信帶給我們的生活便利和信息獲取的低成本,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擔憂這種溝通上的便利,信息大爆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困擾以及文化失落感。有了微信,紙質閱讀的人是少之又少,如今你手上捧一本磚頭般厚的書在閱讀,人們的眼光會怪怪的?,F在我們在飛機場、火車站、汽車站還是公交車站,看到在候車的人,十有八九拿著手機玩微信,在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,不同年齡段、不同層次的人,大多不約而同地低頭看手機,怪不得近年新出了一個“低頭族”的名詞。
????不管怎么說,微信都是文明進步的產物,是值得充分肯定的。但在諸如一些直面的探親訪友、讀書看報,桌面上的交談、交流等等的傳統和“舊俗”日漸淡薄之時,我們不禁要問:何時會復興?復興不是復舊,而是從文化上進行弘揚和傳承。我們應認識到,微信固然好,但傳統也不能掉。如何守住我們的優良傳統,是一個很大的、不容忽視的文化課題。 |